白橡木明石調和威士忌介紹與品評

Posted on

分享此文:

前言

其實很早之前酒商友人已給Mr. J試過這款調和日本威士忌,但當時只顧與友人風花雪月,沒有很仔細地試清楚,前晚在某香港酒誌的品酒會上總算有機會認真品評一下這款日本威士忌。

在找資料時發現相當有趣的現象,就是不論英文或中文、書本或網上,不同作者對這酒廠的歷史、相關資訊的描繪都有些微的矛盾和差異,這在研究蘇格蘭酒廠時是未有過的經驗。當然,由於Mr. J並未有機會前往明石去一探究竟,只能盡力於多重來源中推出較合理的描述(Mr. J的日文程度有限過有限公司,所以真係多謝Google Translate幫上大忙),若然有錯,還望多多指證。

Akashi-blended-white-oak (40 percent) Export Version
(圖一:White Oak Akashi Blend; Image Source:網上圖片)

江井ヶ嶋酒造株式会社

首先講下間廠,位於兵庫県明石市的釀酒商Eigashima Distillery(讀音為ee-yagash-eema)內的White Oak蒸餾所,其實細得連很多日本人都未聽過(有點像現今蘇格蘭「第二小的」威士忌蒸餾廠Edradour distillery,無乜人識)。其擁有者「江井ヶ嶋酒造株式会社」(下稱江社)是有相當歷史的清酒與燒酎釀造者,其中如「大和魂」、「神鷹」等是很受清酒迷愛戴的酒款。該造酒商早在1919年已取得威士忌的生產牌照,這要追索到江社創立人卜部兵吉想涉獵不同酒類的野心,最初建此蒸餾廠的目標就是想造出白蘭地與威士忌,這位初代社長的心志成了江社流傳至今的格言之一:「日本酒メーカーは、日本酒のみをつくるにあらず」,大意是指日本酒的釀造者,不該[滿足於]只造日本酒。

據Mr. J了解,當時造出來的威士忌未必和我們今天理解的一樣,而當時使用何種蒸餾器、原料的比例等也是個謎,連江社的網站也沒提及,只知製造方法受酒廠一直造開的燒酎影響頗深。所以,我們當明石的威士忌是由1984年才開始生產就可以了,和大家熟悉的山崎、Nikka等蒸餾廠相比可謂非常年輕。

白橡木威士忌蒸餾所

1984年,江社新建成了仿蘇格蘭式的、只造威士忌的White Oak蒸餾所,開始了用蘇格蘭式的罐式蒸餾器去造酒。原料是入口自蘇格蘭的發芽大麥,送運前已完成烘麥(這裡提及所用的發芽大麥來自Crisp Malting這家英國發麥廠,Crisp Malting於2002年買下了另一家位於蘇格蘭中部的Alloa Maltings,除了Alloa外Crisp Malting還有Ditchingham、Great Ryburgh、Mistley和Portgordon四間發麥工場;White Oak買入的是約5ppm的低泥煤度大麥),從江社網站的介紹中提到,White Oak所負責的第一步已經是磨麥與加入熱水的糖化程序(Mashing)。White Oak 蒸餾廠主要使用二手的波本桶(Nonjatta網站的總編輯Stefan Van Eycken曾指出波本桶主要來自Wild Turkey)和雪利桶作酒體熟成,雖然也曾推出過特別以「小楢桶」(Konara Oak)作長過桶的15年作品,但產量極少。小楢是日本兩款橡木之一,另一款就是很受大家追捧,山崎所用的水楢。對比水楢,從小楢這名字大家應能猜到它的樹身較小,和經常被日本人用作木材的前者不同。Mr. J還未有機會一試這款「小楢限量」作品,希望有天能夠遇上。

關於White Oak另一點頗有趣的,根據Whisky Magazine Japan所講,這裡的威士忌由糖化至裝瓶所有程序,全部都在蒸餾廠中同一所建築物內完成,這做法於其他蒸餾廠較為少見(不知是否「土地供應問題」)。江社一年之中只有約2個月是用作威士忌製作的(通常是在夏天),其餘時間基本上都在釀造清酒和燒酎,所以其威士忌產量遠遠不及其他日本同行。

Akashi Blend進軍歐洲的爭議

今次要介紹的這款調和威士忌最初進入歐洲市場時引起過一場風波(Mr. J好像沒找到相關的中文報導,有點驚訝)!在2011年,法國進出口酒商Les Whiskies du Monde將這款Akashi Blend引進了歐洲,到6月時同是來自法國的競爭對手La Maison du Whisky對這款調和蒸餾酒能否合法地稱作威士忌提出了質疑,主要是因為在日本買到的Akashi Blend其原料並非純麥芽或穀物,而是混合了糖蜜(molasses)造成的烈酒,糖蜜是冧酒的常見材料,換句話說,日本版的「明石調和威士忌」實屬一種調和烈酒,有點像泰國常見的Mekhong烈酒般,只是其糖蜜比例應該低很多罷了。所以,理論上這款酒在歐美等地是不能以「威士忌」之名出售的。

Akashi Blend back local, ingredients
(圖二:日本版Akashi Blend的酒標背面寫著原材料為麥芽和[其他]烈酒;Source:Nonjatta)

事件經專門介紹日本威士忌的英文網站Nonjatta報導,網站在6月28日的報導中引用了江社社長平石幹郎(Mikio Hiraishi)的電郵回覆,Nonjatta指平石社長開心見誠的分享了White Oak Akashi Blend這款調和威士忌的製作原料,他指出當中有34%為White Oak麥芽威士忌與進口麥芽威士忌,另外的66%則是糖蜜烈酒(理論上為冧酒),如一般蘇格蘭調和威士忌不同,當中並沒有穀物威士忌。這在日本的法規上雖然並無問題,但如大家應知,這款調和烈酒在歐洲是不能被稱為威士忌的。

到7月中時,La Maison du Whisky在和Nonjatta溝通的電郵中表達了對這調和烈酒引入歐洲的憂慮,擔心此舉(指違反相關的烈酒法規)會破壞近年LMdW有份協助提升至頂級水平的日本威士忌形象。至7月底LWdM與Eigashima方面終於發了聲明,內容大體上是指:

(1)該「進口歐洲的」White Oak Akashi Blend調和威士忌的原料是麥芽與穀物,稱為威士忌完全乎合歐盟法規;
(2)含「其他烈酒」的White Oak Akashi Blend調和烈酒只是在日本「本土出售」;
(3)LWdM「近日」才聽見有關White Oak Akashi Blend的原材料的「流言」,特別是在Nonjatta網站上;
(4)LWdM認為Nonjatta網站上有關此進口White Oak Akashi Blend的流言是有「偏見(prejudice)的」,LWdM希望這聲明能夠澄清並了結相關流言;
(5)Eigashima方面不希望再就事件作回應,所有關於進口歐洲的White Oak Akashi Blend的問題請直接找LWdM查詢。

然而,此聲明並未令公眾釋懷。首先,它明顯與Nonjatta網之前引用江社社長平石幹郎發出的電郵內容有衝突。Nonjatta是在得到平石社長親身回應後才將有關這調和威士忌的流言寫出來,LWdM將之統稱作「偏見」與事實不乎。第二,Nonjatta在6月28日的報導下的留言欄與LWdM的負責人Arnaud Pontoizeau(Commercial Director of LWdM)的對話中有提及早於6月20日已向LWdM查詢該調和威士忌的原材料問題,他們有告知收悉(acknowledge)那封電郵,只是沒有回答(did not answer it)。最後,到底LWdM和Eigashima進口歐洲的White Oak Akashi Blend是從來都是合乎歐盟法的威士忌酒款?還是在爭議聲之後才修改了該調和酒的原材料?這問題,其實LWdM和Eigashima都沒有再回答過。而LWdM的Arnaud Pontoizeau也在之後給Nonjatta的一封電郵中表示不願再就事件回應。

品飲筆記

到底白橡木明石的外銷調和威士忌,是否真的只有麥芽和穀物為原材料?Mr. J傾向相信是的,至少現在出口的應該是真正調和威士忌。畢竟當年爭議之聲相當大,執法者應不會掉以輕心,加上對日本業界一向的誠信,Mr. J還是有信心的。說了很多這酒款的故事,下面是在前晚在試酒會中寫下的簡單品飲筆記:

外觀(Appearance):Thin-body, It’s obviously coloured
嗅覺(Nose):A hint of chocolate, but smells a lot like those cheap Scotch blends
味覺(Palate):Complex, but easy to take, complexity could be from different casks used. Spice is obvious, tongue burning which is unusual for a 40% ABV. Nothing too unpleasant, but nothing leave Mr. J a memory either.
餘韻(Finish):Lengthy, the burning feeling dominated
平衡(Balance):Spice slight dominated, but still Mr. J considers it balanced
評價(Rate):C+
整體(Overall):I know a lot of the whisky pros have rated this Japanese blend highly, and I have often mention the importance to appreciate different whisky styles. But as I always share with the fellows, you need to be honest to yourself and not let other persons influence you in tasting. You need to know what you like, and what you don’t like; as well as why you like or dislike certain whisky. For the varieties of whisky I have tried during the event, this blend was the worst in amora and taste. Other then the tiny hint of chocolate, I cannot sense much character in the amora; and the spice without character and tongue-burning painfulness had dominated the palate. For similar price whisky, I will certainly pick the commonly found 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 above this one.

為方便英語朋友了解這款日本調和威士忌,以上品評以英文書寫。大體來說,Mr. J認為這只是一款中下級的調和威士忌。聞起來除了少許朱古力暗示外,就只像在香港7-Eleven都能買到的超廉價蘇格蘭威士忌(當然,價高不一定好喝,價平不一定難飲,這裡指的是那些味、香、價都非常cheap的劣質酒款)。味道除了不香的辛辣外,就只剩下酒精燃燒舌頭的感覺,雖無突出的難飲之味,亦無令人歡喜的印象刻度。相同價位,Mr. J找支Johnnie Walker的黑牌去喝好了。寫到這裡,剛吃完自家製的哈蜜瓜雪葩(Homemade Hami Melon Sorbet),製作時在約900ml的容量中落了「一滴」Jack Daniel’s No. 7,一如所料,是吃不出來的,哈哈。

Homemade 哈蜜瓜 Sorbet
(圖三:Mr. J自家製的哈蜜瓜雪葩)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