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J評WHisky Live HK2016

Posted on

分享此文:

  1. 前言

本月8日(剛過去的星期六),香港第一屆Whisky Live終於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完滿結束。Whisky Live是一個在世界不同城市舉辦的大型威士忌試酒會,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新加坡等,鄰近的台灣從2009年起也一直在辦這個活動,Whisky Live的註冊主辦方為國際威士忌雜誌Whisky Magazine(WM),WM將之定性為「世界高級威士忌試酒會」(The World’s Premium Whisky Tasting Show)。今年隨著WM「香港及澳門地區版」(WMHKM)的推出,Whisky Live也順勢來到香港。

其實,香港威友們對大型威士忌的聚會並不陌生,特別是近兩年的威士忌熱,也促成了不少威士忌愛好者組團外訪他國的大型酒聚。香港這邊也有不少有心人圖將品飲威士忌的文化推廣開去,好讓公眾了解在紅白啤邑以外,也有一種很有深度的酒類等著他們去了解、品味;如Malt Masters(本年第3屆了)、Hong Kong Whisky Festival(今年第一屆在InterContinental Grand Stanford Hong Kong舉行)的出席人數也相當可觀,而其他業內/外酒類活動如Hong Kong Wine & Dine FestivalHong Kong 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s Fair等的威士忌展區也日益擴展。

whisky-live-hk-2016_logo
(圖一:第一屆香港Whisky Live上星期六舉辦完了)

Whisky Live在世界不同角落也是一個有認受性的聚會,是一個廣受全球威友歡迎的品牌,今日來到香港絕對是一件好事,加上場刊的設計和標準Token的製作都很精美(比年初Malt Masters的造得更美),對於Whisky Live引進者的努力絕不能夠抹殺。然而,作為一個對大型酒展的長年觀察者,一個致力推動本土品飲威士忌文化的寫評人,沒背負任何品牌職銜是Mr. J的一個「優勢」,更應該勇敢地作出中肯評鑒,一味讚好很容易,狠狠地罵也不難贏得掌聲,只是平誠說真心話則要有抵得住孤寂的預備,這篇的內容冒著得罪部份搞手之險,為的是希望下次大型酒聚做得更好,愛之深才責之切,望這篇能成為一篇「有建設性的回饋」(a constructive feedback)。香港,是我們的香港;酒聚,是我們的酒聚。

  1. 怎樣評價才合適?

要評論一個酒展/酒會/酒聚,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分析工具才合適?Mr. J提出兩個向度去作評價標準:(一)「合約性的」:即是主辦方怎樣作宣傳、承諾了甚麼,而最終又是否能完成其承諾;(二)「理想性的」:即是一個理想的聚會應該是怎麼樣?其目標和性質是甚麼?現實與理想有多大距離?實現理想的主要困難為何?我們如何能克服這些難處?

2.1 從合約性看香港第一屆Whisky Live

要從合約性去評價香港第一屆Whisky Live聚會,必須先看看主辦方是怎樣宣傳這活動的:

whisky-live%e5%ae%98%e7%b6%b2%e6%88%aa%e5%9c%96
(圖二:截圖自 http://www.whiskylive.com/china/179/hong-kong-2016)

從宣傳來說,「給予試飲『最好的』威士忌的機會」、「與業界人士見面」、「增加威士忌的知識」和「發問隱密的問題」,Whisky Live HK應該滿足得到,當然,這些機會先前的Malt Masters和HK Whisky Festival早已做到,所以說這是「特有的機會」(unique opportunity)的確有點過大了。撇除「誇張了」的宣傳字句以外,Mr. J也觀察到一些從合約性地看值得負評的地方。

是次Whisky Live HK售票分為兩種,「普通飛(港語:即普通票)」與「VIP飛」(原價分別為HK$380和HK$980,符合某些特定條件後的特價則低至HK$200和HK$700左右)。持普通飛的參與者只能在「大堂」試飲,而持VIP飛的則可到VIP Room試飲「更罕見的」威士忌。前者雖說是「大堂」,但地方其實相當細少,相當擁擠,感覺比今年初的Malt Masters更迫;VIP Room更真的只能稱作一個「room」而不是「hall」,細得驚人,只有四個攤檔。吸收過外地Whisky Live的經驗,知道有一種恐怖的現象叫做「排長龍」,Mr. J與友人們在正式開幕前大半小時已到達現場,當時已有十多人在排隊。

outside-vip-room
(圖三:活動開始前,攝在VIP Room門外)

Whisky Live HK的門票操作是這樣的,持票人在會場登記時會收到一包「物資」,內有場刊、一隻聞香杯、排杯帶、紀念性的酒壺、一支水,VIP飛會多四個VIP Tokens(每檔攤有一個,可用以換取15ml的特定款式威士忌,另外還有一個換小食的Token)。只是登記之後,現場工作人員並沒講解VIP Room到底在哪?亦無說明VIP物資中原來有Tokens,更枉論VIP Token是如何操作的了。Mr. J是持VIP飛的,所以想先討論VIP Room的問題。說實在,VIP Room的價錢並不便宜,所以花錢買貴飛的人也應該是對威士忌有一定認識的愛好者,確實在VIP Room見到的,沒一半都起碼三分一是活躍於香港威士忌界的友好。而不計WMHKM自己的攤檔,在VIP Room中其實只有三個檔攤去招呼一眾資深威友,分別是收藏不少罕有威士忌的Club Qing、WM國際中文版總編輯黃培峻(Eric Huang)大哥坐鎮的Safe Bubbles & Malt和以雪茄聞名的Kinlonz 1492 Cigar Whisky Club(乾隆)。

karuizawa-at-whisky-live-hk-2016
(圖四:SAFE攤檔中可憑VIP Token換取的兩款輕井澤威士忌)

在上述三個攤檔中,Mr. J覺得前兩者做得相當不錯,以VIP Token可在SAFE換到輕井澤(Karuizawa)富士山(Vintage, 1999-2000 Cask Strength: Thirty-Six Views of Mount Fuji)第八或第十版。即使不是資深飲家,很多威友都知道「輕井澤」這個名字,特別是去年它的一支「1960 – 52 yo – The Cockerel」於香港Bonhams拍賣會中以近HK$92萬賣出,成了一時佳話。這間在2011年被擁有者Kirin(即是生產麒麟啤的麒麟,它同時擁有富士御殿場蒸餾廠)正式宣佈閉廠的蒸餾所其實早於2000/01已經停產,2007年麒麟將之買入後絲毫沒有把它復產的動作當時引起了不少猜想,其一是懷疑麒麟看重的根本不是輕井澤的威士忌,而是它所處的「地皮」(又是地產主義的禍?)。早期的輕井澤威士忌主要用在調和威士忌(blended whisky)之上,在1987年它開始了出產單一麥芽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這時選用的麥種原料為當年麥卡倫指定使用的「黃金大麥」(Golden Promise),選用木桶是西班牙雪莉橡木桶,加上較小型的蒸餾器,你也能預期酒體是偏重的雪莉風格。

2011年閉廠以後,輕井澤的存桶全給Number One Drinks Company買下了,之後輾轉賣到了英國的The Whisky Exchange、法國的LMdW和台灣的黃培峻手上。黃兄曾在去年一個訪問中透露自己未推出市面的輕井澤原酒也只剩四十多桶,作為搞手暨參展商,自然不能不出這道「殺手鐧」。Mr. J在第八版和第十版之間揀了前者,因為Mr. J向來對雪莉桶「步步為營」又愛又恨,喜歡歐洲橡木的「重口味」,但又特別不喜歡酒體「食桶太深」的表現。適點熟成,難掌握也!

在香港愛四出品威的朋友,對Club Qing必不陌生,這次Club Qing也拿了不少「好東西」來撐場,能讓參與者以VIP Token換取的酒款也有七種(當然,先到先得,換完即止)。Mr. J內心掙紮後選擇了另一已關日本蒸餾廠羽生的JOKER(Colour version),雖然對旁邊那支1993年Heavily Peated山崎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club-qing-collections
(圖五:VIP Room內Club Qing的攤檔,有不少罕有酒款)

然後來到「乾隆」一檔,老實說,Mr. J的感覺相當之差。他們有推介獨立裝瓶商Murray McDavid的作品,然而,當Mr. J與友人提問一些與Murray McDavid相關的問題,他們全都不懂答。本來對一般營業銷售員Mr. J是非常體諒的,正如在大堂那邊不少攤檔的銷售員對不同酒款也不太懂,大方承認Mr. J相信沒人會為難他們的,畢竟香港整體的威士忌教育還在很起步的階段,要看到成效還需一定的日子,這不是個別營銷的前線人員的錯;只是,對不懂裝懂又或圖以含糊言詞過關的處理方式Mr. J就很反感了。譬如被問到Murray McDavid到底是從一些中央收集商的存貨裡選桶,還是直接向蒸餾廠選桶時,檔攤的負責人支吾以對亂扯一通去講不同的酒標顏色表示甚麼云云!就好像有人問「地鐵站在哪?」你卻回答「樓下有雞煲」一樣。

不只是這樣,上面Mr. J提到了每個VIP  Token可在相關攤檔換取15ml的特選威士忌,Mr. J與同行友人都覺得對比SAFE和Club Qing,乾隆沒甚麼酒款是特別想試的,所以隨便選了Macallan 1985 Private Cellar(IB)那支,並叫攤檔的人幫我們將之倒入分享瓶,打算拿回去給其他酒友嘗試。其實在很多外國的大型酒聚,讓酒友帶走少量分享瓶是很平常的事,因為大型酒聚的其一目標理應就是推廣,讓參與者帶少量酒辦離去是很正常的推廣方式之一,今次的Whisky Live HK未做到其實沒有問題,因為它在宣傳中也沒提及容讓參與者這樣做,沒有違反合約性的義務,但這不是Mr. J想講的重點。

Mr. J想在這裡申述一點,就是「乾隆」一檔的確違反了合約精神。前一段提到Mr. J與友人希望將兩個VIP Tokens所換的酒入分享瓶中,兩個Tokens就是30ml,幼稚園生也懂的初階數學題。在計算「倒酒量」,幾個VIP攤檔都有使用「量酒杯」(Club Qing更先進,量杯以外還出動了電子磅),目測下乾隆使用的應該是一面15ml、另一面30ml那種,理應不會出錯。當攤檔的負責人將酒倒進30ml那邊時,Mr. J清楚看到是只有7-8成滿的,Mr. J起初以為對方是想分開兩次來倒,比較易控制,怎知原來就是得「那麼多」!

less-than-25ml
(圖六:左邊為接回分享瓶後在乾隆攤檔拍下這張「證據」,右邊於瓶上加了刻度)

你沒看錯,Mr. J與友人使用的,就是香港威友們最常用的50ml分享瓶,右圖加上了刻度給大家作reference,從圖五清楚看見,根本連分享瓶的一半都遠遠不及,也就是說連25ml也遠遠不到!當他們將分享瓶交回Mr. J時,Mr. J忍不住問了一句:「Are you serious?」對方沒有理會,彷彿不了解Mr. J所問一般。說實在,Mr. J過去也試過Forbes Ross & Co. Ltd.的獨立裝瓶麥卡倫,並不是非常欣賞,甚至認為它將老麥應有的優點都去掉了不少,這也是當初咱們「揀不落手」而決定帶回去給其他人嘗試算了的原因。然而參與者是否喜歡是一回事,參與者的權利有否得到保障和尊重是另一回事。若然VIP Token代表的就是一個Token換取15ml的酒體,使用兩個就理應得到30ml,現在連25ml也不到就是「呃秤」!當然,這不是WM的直接責任,而是參展商乾隆本身的問題。只是當VIP Room不計WMHKM,只有三個攤檔,一個出事則等於33.33%出現問題,整體觀感很難不打折扣。至於WMHKM自己攤檔的Orbital World Blend 8yo或Glen Garioch Single Cask 1991,坦白說,頗令人失望。

除了遊走大堂與VIP Room,Mr. J還參加了一場麥卡倫的Masterclass,由Ron Taylor主講,Ron本身是蘇格蘭人但已經長住香港,是香港IWSC的烈酒類評審之一,有多個不同的國際認可侍酒師(Sommeliers)資格,在香港是少數較有資歷的威士忌導師之一。當日參與這Masterclass主要是因為他們有Macallan 25yo,Mr. J有好一陣子沒飲過了,有點口痕,哈哈。不過正如Ron自己都有說,「45分鐘」的品酒會要試6款酒,太過走馬看花,並非品味威士忌的良好習慣。Mr. J知道外國的Whisky Live也是一樣的45分鐘,但「實然」(it is)不能推論出「應然」(it should)。花了25年在桶內熟成的沉練酒體,被平均數分鐘一酒款的速度消滅了,Mr. J有點傷感。45分鐘,鯨吞完6款酒後都夠鐘了,根本沒時間提問,這樣單向性的灌輸能學到多少?希望主辦方能認真改善這問題,畢竟這次Whisky Live HK的宗旨之一是協助強化參與者的威士忌知識(enhance their knowledge of whisky)。

steven-lin-at-whisky-live-hk-2016_logo
(圖七:台灣著名威士忌達人林一峰老師來港為Whisky Live HK 2016站台演說)

綜合來說,Mr. J認為這次香港Whisky Live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

  1. 定位不清 —

最最最首要的,是問到底Whisky Live HK想怎樣將自己定位?一個推廣性的Whisky Festival?一個純賺錢的商機?活動的對象是威士忌新手?資深飲家?業內人士?投資者?這個星期也有機會與不少參與者傾談他們對第一屆Whisky Live HK的想法,答案機乎一致認為:新手來到這活動不會學到太多有關品威的知識,資深飲家家中的存貨可能比會場(大堂區)大部份的選酒更有意思,而且會來的老手們不少本身已經認識,間中也有私下的酒聚, 這次Whisky Live HK能帶給他們甚麼獨特的經驗?不好說了;

  1. 準備不足 —

參展商如VIP Room「乾隆」的問題已講過了,不重複。Mr. J聽聞主辦方向參展商收取的展覽費並不便宜,也可能如此,很多參展商也未大開酒瓶與眾同樂。而若是次活動真是希望參與者能多了解威士忌,很多攤檔的營銷員也不合格,有部份檔工甚至連自己代表的品牌的基礎資料也搞錯(有幾檔有強人助陣則屬少數例外)。若錯誤的酒類資訊傳到新手耳內,要助之糾正就不容易了,如老一輩常以為「顏色深」的才是「老威士忌」,又「老酒才是好酒」這類錯誤資訊到今天還有很多死忠的(心理學很早已發現「持續影響效應」,continued influence effect:當接收了錯誤訊息後,即使事後讀到更正的資訊,我們仍會不經意地受原先訊息影響)。登記後沒有介紹VIP Tokens的用法(連它們存在也是靠參與者自行發現的),顯示出主辦方沒做好給現場工作人員的briefing,而邀請了林一峰(Steven Lin)老師專誠由台灣飛過來為Whisky Live HK站台,主辦方的台上介紹其實應該要做得更有誠意,以Mr. J在場觀察,沒太多人用心聆聽Steven的演說,對嘉賓有欠尊重,這點主辦方責無旁貸;

  1. 場地狹窄 —

先論VIP Room,只有四個攤檔的房間,賣了200張VIP飛,「迫沙甸魚」就是這個意思了。再看大堂那邊,個別攤檔如「信濃屋」那邊擠塞得很。其實年初的Malt Masters也有這個問題,就是「場館環境」給人感覺優於「威士忌」的問題。若要在「A. 場地大,乾淨,多酒款,夠時間」與「B. 高級環境,場地小,少酒款,趕得很」之中選擇,Mr. J必然會揀前者。

2.2想像一個理想的威士忌品飲盛會

那麼,怎樣才算一個理想的威士忌品飲聚會?Mr. J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理想不等同完美,完美主義本身是不完美的;理想是對鹹魚的厭惡,並持續不斷的與之對抗。

或許,大家可以先從這次Whisky Live HK的問題,逆向思考,列出構成不理想品飲聚會的條件,再思考如何克服這些難處。這樣,應可幫助我們與理想走近一點。其實搞一個酒聚,與一般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需注意的事項沒大分別,都是先定下方向與目標、評估可行性、製訂實踐方案、適時反省並作出合宜調整。

所謂方向與目標,其實就是要搞懂這次Whisky Live HK不清晰的「定位問題」。若然是次活動不是WMHKM為搞而搞,也不是將之當作純商機的操作,簡單而大家又應該認同的方向可以是辦一個「以威士忌為主角的慶典」、「協助香港威友互相認識的平台」、「幫助新手多了解威士忌的推展會」等。訂立目標時不妨也參考下George T. Doran的S.M.A.R.T.原則:「具體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達成的」(Achievable)、「相關的」(Relevant)和「限時的」(Time-framed)。若然主要目標是希望參與者能試到更多不同款式的威士忌,在有限的資源底下必須作出取捨,舉上面一例說,高檔的場地與更多參展商之間要怎樣選擇?又或曰當資源是最大拘束時,我們如何能作出突破,增加資本?

首先,要令一個推廣性的威士忌聚會做得好,Mr. J認為前線接待員必須表現出對威士忌的熱誠和對基本知識有所掌握,而要達到這目標則先要加強對內的專業培訓。而搞一個推廣性的聚會,就別妄想能同時賺大錢,這不是說要搞手一定要「蝕住做」,而是在考量收支預算時,盡量將收入與開支計到平衡,而非以盡賺的低買高賣來釐定目標。舉例說,若因為租了價格高昂的場地,而硬要參展場分擔不菲的參展費,減弱酒商參展的誘因,最後可能導致展品凋零,得不償失。

最後,Mr. J想提幾點個人心目中理想的大型酒聚應展示到的元素作結:

  • 定位清晰:讓人先了解聚會的性質,才選擇是否參與。清楚的聚會目標,幫助做好期望管理,免得參與者後來才發現與其猜想有別,失望而回;
  • 多而廣的酒款:無論是怎麼形式的酒聚,酒理當是主角。酒款的選取自然應與其定位和目標相配,而不論定位,「多」和「廣」是走不掉的原則;
  • 多向度交流:容讓所有參與者,不論專家達人、廠家代言、酒業同工、資深威友、入門新手都有機會互動交流,不只從上而下,不只水平對話,更要多鼓勵從下而上的發問與追求;
  • 廣闊的知識光譜:從淺到深,照顧不同程度的參與者的需要。例如向初接觸的朋友簡介威士忌製作的大約流程;向較資深的品飲者分析每個細節對酒體的影響等;
  • 浪漫與熱情:這點比較抽象,也難於量化,但 J又覺得很重要。雖然Whiskiology對酒類知識甚至酒類科學相當重視,但品飲不應只是純知性活動。美酒帶給我們感觀的歡愉,一個理想的酒聚應能讓參與者感受到嘗酒的愛與情;
  • 能夠慢慢消化與享受的時間:威士忌是屬於經過時間歷練的酒類,在酒桶中長年熟成,才能釀造出複雜的風味。上文已提到masterclass時間過短的問題,不重複了;
  • 乾淨和夠空間感的場地: Mr. J不知道近年香港的大型威士忌聚會為何偏愛租用酒店或相近的高檔場地,是希望將威士忌進一步塑造成上流社會的身份象徵?還是贊助商的指定要求?是的,平時飲甚麼酒、飲得起甚麼酒,的確是一個階級問題。然而,一個co-working space的大型會議室與5星級酒店的宴會廳,對我們品飲交流真的有所分別?( *Mr. J了解Carlos Velasco與Charles Spence等人於2013-14的multisensory environment研究,但他們的研究並不適合於以上對比。)故此,Mr. J認為場地選擇可以更有彈性,只要乾淨和空間充足就可以了。

香港烈酒稅為100%,加上海量的「走私酒」從四方八面湧入,威士忌的生意在香港非常難做,所以在港依法經營的威士忌酒商全部都是有心人。一個搞得好的大型威士忌聚會,應該能推動本地的品飲文化,但願這篇評語能作一個契機,協助廠、展、商、師、客一同思量出如何能把酒聚搞得更好。寫到這裡,剛飲完20ml Cadenhead’s裝瓶的Small Batch Littlemill 22yo。

P.S. 差點忘了,主辦方提供那支水「味道精奇」(贊助水吧?),完全不適合品酒之用,下年真係用返一般屈臣氏那些吧。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