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人語:黑老闆專訪

Posted on

分享此文:

下個月,除了《威士忌學》作者邱大哥會來港之外,Mr. J還邀請了「黑老闆的調·忌人生-The Whiskyblackboss」專頁的始創人:黑老闆來港為香港酒友領一場品酒會(詳情請留意 Whiskiology的公佈)。黑老闆人在台灣,是相當年青的寫威人,基於對威士忌的熱愛和對研究的認真,與Mr. J可謂臭屁相投!因地域之別,香港酒友對黑老闆可能未算熟悉,有見及此,Mr. J決定在黑老闆來港之前先和他來一個獨家專訪!

Mr. J:小黑你好,我們不如由簡單介紹一下自己開始?為何會改了黑老闆這個名號?

黑老闆:原先我的外號就叫小黑 (至於為何叫小黑則是個不值一提的故事)。本來我對好酒的標準就很嚴苛,要真是十分精彩的酒才能得到我讚賞,有如考驗勇者的魔王一般,所以被叫作黑魔王(black boss) 。至想要成立粉絲頁時,與朋友討論一番後,覺得這個概念與名稱不是很直觀,於是順著英文的意思改成黑老闆。這樣反而更朗朗上口,同時也期許一下自己將來能努力闖出一片天,當個「真老闆」!

Mr. J:那我祝你快快成為大老闆,多請我喝好酒(笑)!小黑你最初是何時和怎樣開始接觸威士忌的?威士忌令你著迷的原因是什麼?

黑老闆:接觸威士忌的故事可從大學開始。一開始是因為覺得調酒好玩又帥氣(小屁孩,你懂得)所以加入「調酒社」學調酒,因而接觸到各式酒類。最初也只覺得whisky就是個辣口不易飲也不易調製的東西罷了。直到大三(2009年),當時一間與我們社團關係良好的酒吧老闆組了一個威士忌社團,他在社團年終聚會時邀了我一起同樂,當日一字排開的酒款陣容驚人!山崎雪莉1990單桶、Glenglassaugh 30yo、輕井澤等逸品(當時可便宜得很呢)。我想任何人在這種等級的美酒轟炸下,應該很難不愛上這香氣繽紛,口感卻圓潤無比的美好飲料吧!在這場活動之後,我與whisky的不解之緣便就此開始。


(圖一:黑老闆果然很黑老闆)

Mr. J:嘩!現在才開始接觸威士忌的學生們就沒有你這福氣了!

黑老闆:這只是個開始,會加入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並且開始狂熱於威士忌,又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

Mr. J:有關社團,我們等一下會談到。不會先說說威士忌如何使你著迷吧?

黑老闆:威士忌令我著迷的原因有二,其一是酒本身:無與倫比的香氣、多層次的變化、以及在其他食物及飲品中難以尋得且超乎想像的風味組合!對於本來就喜歡追求美好香氣的我,無疑是個樂趣無窮的樂園。

其二是人:威士忌是個超越種族與身分地位的語言/媒介。如我先前所提,剛學威士忌之時,我只是個什麼都不懂的窮學生,但許多早已事業有成,甚至身分顯赫的前輩,卻大方的分享他們名貴的酒與各種知識,不曾因我無法給予任何回饋就不理會我。一位在酒吧認識的前輩,當時說了一句我至今都記得的話:「有緣坐下來一起喝酒的就是朋友,那些身分地位什麼的,都是門外的事。」透過威士忌,我也確實結識了各行各業、各年齡層、各種國籍的朋友。你說,這樣的媒介你能不愛嗎?

Mr. J:威士忌的確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橋樑!知道小黑你是鑽研得很深入的威士忌發燒友,那最初你是如何開始學習威士忌的?有什麼法門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黑老闆:其實學習威士忌就跟學武功完全一個樣!首先,你要找到好的師傅或者武功秘笈(如邱大哥的《威士忌學》)來建立基礎。並且還要時常實際練習(就是喝),畢竟紙上談兵是無用的。等有一些基礎後,就要多與各大派門的高手切磋交流(討論),如此不但能學習各家專長,更能反覆驗證自己的功夫是否夠強、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要快速學習的方法,個人會推薦加入一個實力強且正派的幫派(社團),看是要武當還是少林,因為幫派往往一次擁有師傅、經文、武術交流會等等資源。我想這是最有效且經濟的法門。


(圖二:取自電影《一代宗師》,Image Source:Here)

Mr. J:你說要找個好師傅,那你最初找到的師傅是誰?有哪些人物在你的品威路上影響最深?

黑老闆:師傅真的有很多個(笑)!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裡面高手太多,如K大【Mr. J按:K大即是Kingfisher姚和成大哥】有著大量的資訊與知識、邱大哥對製程細節的深刻研究、還有許多位低調的高手前輩教了我許多關於老酒的知識,以及幫我破除了多迷思。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斷的學到新東西,真正體會到學海無涯!由於很多師傅不是公眾人物,我就不舉出名號了。

Mr. J:眾多師傅之中,有沒有哪一位對你影響更深?

黑老闆:這個其實很難量化。知識的學習是一種,但是喝酒的學習又是另一種。有些前輩沒跟我說太多話,但是他很簡單的帶了具代表性的酒來讓我喝,這就成了我學習一塊新領域的啟發點。

Mr. J:提供「教學材料」可是相當相當重要呢(笑)!你剛提到「知識學習」與「喝酒學習」,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兩者之別嗎?

黑老闆:「知識學習」主要是關於製程方面的。例如以前都以為泥煤麥芽是依照酒廠需求,精準的烘入需要的酚值。但後來經過前輩講解,才知道實際的作法是:烘麥場會烘出一個定值的泥煤麥芽,然後酒廠才依照自己要的泥煤度,混入適當比例的無泥煤麥芽來調整。

「喝酒學習」則是喝了某些酒讓我有所啟發。例如以前對於批次差異、以及不同年代的味道沒有任何的概念,以為威士忌裝瓶就不會變化了;也以為以前的Glenlivet 12yo跟現在的喝起來應該一樣。直到後來參加了一場Glenlivet 12yo由古至今的12年大PK,才深深體會到以前的觀念大錯特錯,也成了我學習老酒知識的濫觴【Mr. J按:指事物的起源】。每次我覺得眼界變大、想法變多,往往都是從喝到一隻或數隻顛覆既有想法的酒開始。


(圖三:Late 70s to early 80s The Glenlivet 12yo)

Mr. J:加入威士忌社團,認識不同的達人前輩,似乎在你的學威路上幫助後大。按我觀察,台灣的威士忌圈在兩岸三地中是發展得最快的,在你看來有甚麼歷史因由導致了這現象?

黑老闆:其實這個問題我還真的沒有研究的很深入。但是就我觀察,一個東西要流行,大概需要以下因素:價格、飲食習慣、以及推手。香港的情況:我覺得一大部分是因為稅,當你有個容易取得與飲用,且免關稅的葡萄酒作選項時,誰會去選擇關稅高到不行的威士忌呢?中國大陸方面:個人覺得飲用習慣是主要成因。自家出產的白酒流行已久,且與中式料理已有多年的搭配。風味取向不太相同的威士忌要打入這個市場,確實還需要許多的時間。台灣的部分:早期台灣經濟起飛之時,品飲洋酒算是一個身分地位的象徵,當時上流社會流行著喝白蘭地(偏甜口味也符合台灣人喜好),所以多數人對於棕色烈酒的風味其實頗為習慣。後來白蘭地逐漸式微,性質較相近的威士忌便順理成章的把鎂光燈慢慢的往自己身上聚焦。再加上便宜到很驚人的關稅,以及酒商/酒界前輩的努力推廣之下,造就了強勢的威士忌風潮。

Mr. J:台灣威士忌社團發展得很快,除了單一麥芽以外,我知道你也是另一社團(馬可波羅)的要員。你認為台灣的社團有甚麼地方是做得很好,值得香港酒友們學習?而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善的呢?

黑老闆:社團要好,我覺得第一個是社團的組成要多元。有的人威士忌學識豐富,製程細節滾瓜爛熟;有的品飲經驗充足,不管神酒還是基本款都喝過;有的熱愛收藏,洞悉市場;有的風趣幽默,善談能聊;最後再加上號召力與交際手腕好的社長統合,大家各司其職,就能讓社團發展良好。台灣的幾個成熟的大社團,我覺得這部分都做得很好。

除此之外,不同社團間的互助與交流,也能讓社團獲取更多資源。人多力量大,不論辦活動甚至團購也都能得到較好的優惠。

Mr. J:記得有人說過馬可波羅社團購買力強,是一開始已經這樣嗎?社團初成立時有幾多人?台灣社團主要都是地區性的嗎?

黑老闆:剛開始大概60人左右。其實醞釀了頗久,加上社長與Ellis(Mr. J按:馬可波羅社團的核心幹部之一)本來就人脈廣闊,所以購買力其實一開始就滿強大的。

如同你所說,台灣社團大都是地域性,交通永遠都是個問題,為了品酒會一直跑外縣市的人,大概只有我這種瘋子!哈哈!

Mr. J:香港也有很多瘋子,為了威士忌一直往台灣跑!哈哈。好吧,我們的訪問先到這裡,期待你下個月到港再與大家暢飲暢談!

分享此文: